背景现状
“二次供水”是指单位或者个人使用储存或加压等设施,将城市公共供水或者自建设施供水经储存、加压后,再供用户使用。依照相关规定,二次供水单位必须取得《二次供水设施合格证》后,方可投入使用,每年不少于两次对二次供水设施进行清洗消毒,并取得具有水质检测资质机构开具的水质检测报告。
二次供水设备,一般设在地上或地下室。有自来水的单位,运用该设备可以调度高峰用水量,增加水压,能在高峰用水时,满足大面积用水和高楼层用水。没自来水的单位、工厂或村庄,只需将该设备接通水源电源,即可得到安稳的水量水压,满足用水需要。
依照相关规定,二次供水单位必须取得《二次供水设施合格证》后,方可投入使用,每年不少于两次对二次供水设施进行清洗消毒,并取得具有水质检测资质机构开具的水质检测报告。
没有申请二次供水准用证的二次供水设施与供水网直接接通,对公共管网造成了污染,也影响到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用水水质。
二次供水设施由于密闭不严、冲洗消毒不及时等原因,很容易产生细菌、病毒、原生动物、藻类等杂物,从而影响水质。
管理维护水平低,且目前国内二次供水检测周期不固定,自然灾害,化工泄露等各种突发情况不能及时被监控。我国现在高层建筑都是依靠水箱供水,但是《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》 仅要求管理单位每年对设备进行两次清洗和消毒,无法做到实时监测。
由于二次供水设施无明确的技术标准,不少开发商为了节约成本,就选用品质较差的管材、水箱等供水设备,留下很多隐患。随着设施老化,不漏变成了小漏,小漏变成了大漏。开发商、物业公司,甚至供水企业,不少都把二次供水视为烫手山芋。
安全保障需求:二次供水设备通常放置在地下室,有水箱等非密闭设备,无专人值守,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,需要重点监控、保障安全。 设备监管、运维需求:老旧设备多,管理不规范,跑冒滴漏严重,运行成本高,供水企业需要将二次供水设备有效监管起来,提升运维管理水平。 住房城乡建设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公安部、国家卫生计生委2015(31)号文件出台了城市二次供水管理新政:要求各地加强和改进城镇居民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,进一步创新运营机制,多渠道解决资金来源,落实监管责任,推动形成权责明晰、管理专业、监管到位的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新格局,解决好城镇供水“最后一公里”的水质安全问题,更好地保障生活应用水质量。
解决方案
在二次供水终端,设置小型水质检测仪,实时显示水质指标,当检测指标超标时,即时显示在屏幕上,提醒公众勿使用。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可24小时连续、准确地监测饮用水中TOC、COD、UV254、浊度、色度、pH等卫生指标及其变化状况,便于相关单位水质信息进行实时公布和统计分析。
水质实时在线监测仪是一个集多光谱水质数据分析传感器、无线数据传输和远程监控平台为一体,运用光谱分析技术、自动监测技术、自动控制技术、计算机应用技术并配以相关的大数据平台,组成一个从取样、预处理、分析到数据处理及存储的完整系统,实现对水质在线实时自动监测,可24小时连续、准确地监测水中TDS、TOC、COD、UV254、浊度、色度、pH等卫生指标及其变化状况,并实时将数据传输到大数据物联网平台,对水质信息进行实时公布和统计分析。系统为水质安全提供科学依据,预警预防用水安全事故的发生,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。
优势分析